EXNESS :7月4日機構對金融市場觀點彙總

Exness 2023-07-04 14:36:25

7月4日,機構對股市、大宗商品、外彙、債市、經濟前景以及央行政策前景觀點彙總:

1.三菱日聯:澳洲聯儲需持鷹派立場,否則澳元将承壓;
利率市場目前定價澳洲聯儲7月政策會議加息4個基點。我們認同目前的市場定價,并預計澳洲聯儲明天将維持利率不變。如果澳洲聯儲像我們預期的那樣維持利率不變,那麽市場的注意力将迅速轉移到澳洲聯儲未來的利率指引上。市場預計到今年年底澳洲聯儲将加息約40個基點,下一次加息預計在8月或9月。目前的價格走勢凸顯出,預計澳洲聯儲将持鷹派立場,否則澳元将承壓。

2.多家國有大行下調美元存款利率,專家稱美元存款主要面臨彙兌風險;
多家國有大行已于7月1日起正式下調美元存款利率。就國有大行下調美元定期存款利率的原因,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根據2023年一季度貨币政策執行報告,今年3月份,境内美元儲蓄存款利率和美元貸款利率出現倒挂,因此從銀行角度來看,降低美元存款利率存在一定必要性,以緩解美元存貸款的淨息差。此外,美元存款利率與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協同下行也存在一定合理性,抑制企業與個人短期囤積美元的行爲,對于保持人民币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3.機構:美元從制造業數據的下跌中複蘇;
制造業數據弱于預期後,美元從膝跳式下跌中恢複過來。美國制造業連續第八個月收縮,6月份PMI指數降至46,低于5月份的46.9。這是自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OANDA的Edward Moya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的報告可能表明,制造業活動正接近觸底

4.工銀瑞信基金:随着“穩增長”信号明顯 可關注“穩增長”對市場的催化作用;
工銀瑞信基金認爲,受益于“國企改革”與“中特估”等政策催化,疊加“一帶一路”十周年,今年以來“中字頭”基建闆塊漲幅明顯。作爲逆周期調節經濟的重要工具,基建闆塊在“穩增長”中承擔着重要角色。随着近期“穩增長”信号明顯,可關注“穩增長”對市場的催化作用。現有市場環境下基建仍是政策發力的重要方向,預計主要投向爲大型重點項目。參考2021年11月-2022年5月的基建穩增長行情,建築闆塊超50支個股最大漲幅超過50%,地方建工國企、設計院、建築央企等均有亮眼表現,與今年上半年建築闆塊的重點方向基本重合

5.富國銀行:盡管最新的通脹數據有所放緩,但我們仍傾向于澳洲聯儲将在7月會議上加息25個基點。市場普遍預測是政策利率在7月會議上保持不變,我們承認兩者可能性非常接近,因此如果澳洲聯儲在這次會議上暫停加息,我們也不會感到驚訝

6.法興銀行:澳洲聯儲将難以連續三個月加息,政策聲明料無重要調整;
法興銀行指出,在5月和6月兩次加息25個基點之後,我們預計澳洲聯儲将在7月4日的政策會議上維持其4.10%的現金利率不變,因爲在我們看來,在5月通脹大幅下降之後,政策制定者很難連續三個月實施加息。我們維持我行的基本情景預期,即預期澳洲聯儲7月份将選擇“暫停”,政策聲明沒有有意義的變化,并預計終端利率爲4.35%。如果加息和/或政策聲明出現鷹派變化,終端利率高于4.35%的可能性将增加

7.渣打銀行:我們預計澳洲聯儲将在7月份暫停加息,但将在8月和9月分别加息25個基點。澳洲聯儲每月都召開利率決議(1月除外),而其他發達市場央行的會議間隔時間較長。因此,我們認爲該行不太可能快速加息

8.荷蘭國際:通脹大幅下降,澳洲聯儲7月再度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荷蘭國際銀行指出,随着5月份整體CPI年率從4月份的6.8%意外大幅下降至5.6%,7月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澳洲聯儲在6月份做出了一個非常平衡的決定,當時加息隻是因爲4月份通脹大幅上升,所以在通脹意外下行的情況下,如果再次加息似乎是極其奇怪的。我們對本輪周期的最後一次加息(的時間)持開放态度,對我們來說,9月份的會議似乎是最有可能的選擇

9.美銀:澳洲聯儲料将維持利率不變,澳元短期或承壓 ;
由于月度通脹疲軟,美國銀行預計澳洲聯儲将在7月份将利率維持在4.1%不變。這将讓澳洲聯儲有機會等待7月28日公布的第二季度CPI數據,以及7月20日公布的另一份勞動力市場數據。但8月份有可能加息25個基點,屆時現金利率将升至4.35%。如果澳洲聯儲在7月份保持利率不變,這可能會在短期内對澳元造成壓力。然而,如果澳洲聯儲暗示可能會進一步收緊貨币政策,澳元的下行空間将受到限制

10.機構評美國Markit制造業PMI終值:美國制造業健康狀況急劇惡化;
标普全球市場情報首席商業經濟學家Chris?Williamson表示,美國制造業的健康狀況在6月份急劇惡化,加劇了人們對經濟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陷入衰退的擔憂。首當其沖的是商品需求的嚴重下降,新訂單的下滑速度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快的。企業報告稱,由于生活成本上升、利率上升、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日益加劇,以及消費轉向服務業,消費者在消費方面變得越來越謹慎。面對需求疲軟,制造商、供應商和客戶都在尋求削減庫存,這加劇了經濟下滑的趨勢。在此環境下,定價權正在迅速消退。供應商收取的投入物價格目前正以2009年以來(除去新冠初期封鎖的月份)從未見過的速度下降
如何在IC Markets交易平台上交易外彙、貴金屬、大宗商品、股指、美港股、ETF等金融市場場外産品?
請按照以下簡單的步驟開戶
1. 點擊賬戶開戶頁面,選擇适合您的交易平台賬戶進行開戶
2. 賬戶開通後進行賬戶注資
3. 下載安裝并登錄交易平台即可交易
本文地址: /news/2514-1.htm,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