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NESS:對交易的深入認識

Exness 2021-09-07 15:50:22

    交易的首要是:緻力于原則的完善。一切按原則辦,是集中精力完善原則的基礎。雖然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在進入投資交易,但是對于真正的交易認知确是少之又少。其實交易之道,就像古時的人尋找的絲綢之路。自從有了交易,就有了很多人窮其一生的智慧和财富去追尋交易之道,很多人都成功了,也有很多人失敗了。從最近的100多年的金融發展曆史來看,交易慢慢從個人交易,村落流動交易,城市流動交易,國家流動交易,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交易态勢。
    對交易的深入認識
    外彙交易,本來是國家銀行之間所進行的貨币兌換,現在卻成了全球最爲龐大,最爲複雜的交易。經濟數據會影響外彙彙率的變動,政治會影響彙率的變動,自然災害或戰争也是會影響到其變動,全球發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彙率變動。國家銀行,貿易流動,金融機構,地下錢莊,個人,都參與了直接或間接的外彙交易。外彙交易太過于複雜,過于深奧,任何人想要找到一條通往成功的交易之道都非常不容易。
    交易之道,沒有一個時間限定,也沒有地域差異,唯有價格說明一切。誰發現了價格驅動,追逐了價格驅動的方向,就發現了趨勢。交易之道就是去尋找趨勢之道。趨勢是一種力量,一種持續強大的力量,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去阻止其發生,發展,以及滅亡,這是一個輪回循環的過程。
    一、交易的起點與歸宿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爲什麽而出發。——(黎巴嫩)紀伯倫
    提起傑西·裏費默這個名字,相信金融投資界的許多朋友并不陌生。傑西·裏費默1877年出身于美國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14歲的時候,他離家前往波士頓,在一家股票經紀公司做報單、記賬工作,周薪3美元。在繁忙的日常交易結束以後,裏費默開始思考白天從市場中觀察到的股價波動情況,過了一段時間,他逐漸對股票市場價格變化的韻律有了深刻的領悟。
    第一次交易他和他的同伴合夥,在一家股票對賭公司賺了3.182美元。從此,他放棄工作,走上了股票、商品期貨職業投機之路。在二十世紀初期的幾十年中,恬靜而執着的青年裏費默,曾經許多次靠着一筆數目不大的小錢賺得了巨額财富,成爲股票、期貨市場令人聞風喪膽的投機之王。
    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市從最高381點開始的大崩潰中,大多數投機者傾家蕩産,血本無歸,裏費默卻因爲順勢做空市場賺取了三幹多萬美元。1922年裏費默與人合作撰寫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一書,詳細描寫了他的投機生涯中幾起幾落的經曆,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投機思想、策略的形成、變化和發展過程。
    對于《股票作手回憶錄》一書我也曾認真地拜讀過數次,可以這樣去理解“每一個投機者進人市場以後,都有一個成長過程,《股票作手回憶錄》一書可以使投機者在市場交易中快一點走向成熟,少走一些彎路。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和重大的參考價值,是一幅投機者在汪洋市場中必不可少的航海圖。”傑西·裏費默的精神态度和市場智慧至今深深地影響着我的交易活動,成爲我長期自我教育的精神導師,但也正是這樣一位堪稱頂級交易大師最終的人生結局卻又深深地耐人尋味。
    1940年11月,傑西·裏費默在曼哈頓的一家飯店大醉之後,給他的妻子寫了一封信,信的結尾是這樣一句話:“我的人生是一場失敗!”然後,他在飯店的衣帽間裏,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得年六十三歲。據說,他身後留下的财産不足10000美元,一個股票大作手的傳奇也于此畫上句号。
    或許傑西·裏費默畢其一生的傳奇經曆正巧應驗了另一位哲人看似普通的哲語“多數人在緣生緣滅中,搞不清楚自己的去來。”盲目地開始如果不去真正覺悟,也必定以盲目地結束而告終,其實這也正是傑西·裏費默一生真正的悲哀所在。
    1、從故事中的得到啓發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一個人在休息日早晨,覺得一天沒有任何事情很悠遊,看着家裏一面空白的牆,想哎呀,好像應該挂一幅畫,家可以更美一點。找來一幅畫,拿來一顆小釘子,敲上去,挂一下。發現釘子太小挂不住,那怎麽辦?想要在釘子後面加一塊木屑子,然後去找木頭。
    找了半天,找到一塊木頭,但是沒有辦法把它鋸出來。去鄰居家敲門,借斧子。借來斧子劈着劈着發現劈出來不規則,要加工得更細,然後再去更遠的鄰居家借鋸子。鄰居家隻有鋸條,拿來了握不住。他開車去更遠的人家借手筆,就這樣一整天折折騰騰地就下來了。
    最後這個人回到家,對着一大堆很齊備的木匠活的工具,想一想,最初要幹什麽呢?實在想不起來要了這麽多的工具是爲了幹什麽?其實最初最簡單的那個願望已經忘記了。這就很像是黎巴嫩著名的詩人紀伯倫說的一句話: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爲什麽而出發。
    一生起伏的傳奇和一則平淡的故事看似毫無關聯,然而兩者其實都包含着樸素的人生道理:一味地忙碌是不夠的,問題是我們都在忙些什麽?我們交易的最初起點難道真的就是本月的非農數據或央行的利率決議,我們交易的最終歸宿難道真的就是“經過個人奮鬥,我終于從一無所有轉爲極端貧困。”(一句出自和裏費默同時代的投資者格羅克·馬克斯黑色幽默的話)
    記得以前曾經看到這樣的一句話:“愚者往往比智者更忙。”當時還不太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後來随着歲月的流逝和人生閱曆的豐富,我才徹然感悟于國人創造漢字的精深,其實所謂的“忙”往往不就是“心”“亡”了嗎?
    人的一生,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末而息,允同于普通的衆生,到最後結束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爲什麽而交易,隻知道交易了一生。其實這樣一生盲目地交易,無事忙最後也會忙出一種無名火,永無解脫之日。因爲你越交易越不知道自己是在幹什麽,大師們都曾迷惑,更何況我們凡夫俗子?之所以要叩問内心對于交易的起點與歸宿的答案是爲了讓我們能有一點點的發現,用清明的理性和智慧,讓我們的内心更加透徹,讓我們更能了解,有所洞悉。
    2、對于金錢的看法及理解
    或許有人會說,關于交易的起點與歸宿問題這還不簡單,不就是爲了金錢嘛。暫且停住,答案真的會是如此嗎?有人說:“華爾街的一端是天堂,另一端是地獄。”我們大多數人匆匆忙忙地擁擠在自以爲奔向天堂的路上,往往隻有在真正經曆後才會恍悟:天堂其實在另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我們所通往的不過是一扇地獄之門。
    佛家有一語:“你所真正在乎的,其實也正是你的死穴所在。”回首自己多年以前,不也正是懷揣對于金錢的夢想與希望,結緣于金融投資市場嗎?帶着年少的自負和愚蠢的偏見,興緻勃勃地加入這一場遊戲,最終的結果又是什麽呢?現在我才深深地體會到,用這句話來透悟市場中大多數投機者失敗的真正根源所在,真是貼切至極!
    談到金錢,人又應該怎樣看待金錢?這可是一門大的學問。取得金錢隻是表示财務上的成功,而财務的成功也隻是成功人生的一部分。人生活在世界上,追求的應該是成功的人生。成功的人生并不僅僅是取得名利,它更是一種淡泊的心态,在這個心态中你覺得安詳、甯靜和滿足,這才是立命之本。
    如果能每天都能保有這樣的心态,它的積累也就延續成爲真正成功的人生。我相信沒有人會去反對取得金錢,沒錢的話如何生存?其實金錢的本身并沒有對錯,真正的問題是我們不要忘記了生命包括交易本初的意義,對于金錢強烈的追求将使你喪失心靈的甯靜,沉淪爲欲望的奴隸并最終導緻交易的失敗。
    其實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人的内心若失去了甯靜,交易也就失去了源頭活水。一個人如果不能以清明的本性來透悟市場和自己,僅憑運氣帶來的交易成績注定不會持久。這也正所謂:“心污濁,其道不平,因而跌倒;心清淨,其道平坦,因而安樂。”
    至此也就不難得出結論,關于交易始終的真相其實原本就是一體的:交易的起點來源于清明的本性,交易的歸宿終結于清明的本性。真實的就是原本的,原本的即是最初的,最初的也是最後的。在交易生涯中無論我們曾經說的、相信的或做的什麽,那些會導緻痛苦的種種,其實全都不過是庸人自擾的邪見。一旦你的見解是正确的時候,你的心靈便會馬上自然恢複甯靜。
    二、交易的簡單與複雜
    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将周遭事物複雜化,到最後連自己也難以理解。——(台灣)慧律法師
    記得多年以前剛剛入行之初,公司的一位副總經理經常要求大家每次無論是彙評還是實戰都要從基本面和技術面确立種種不同的理由,後來自己也了解到在華爾街兩百多年的曆史中,發展出了很多理論來描述投資市場的波動現象,如道氏理論、伊列波形理論等等。這些理論既有假設,也有論證,讀起來又長又乏味,但它們曆久不衰,自有其參考價值。就我個人實際的交易體會來說,種種貌似合理的理由得到往往是傷心的結果,那些看似高深的投資理論其實也很難在實踐中應用。
    再到後來自己關于投資方面的文章和書籍也沒有少讀,隻是帳戶的資金卻随着時間的流逝反比地減少。
如何在IC Markets交易平台上交易外彙、貴金屬、大宗商品、股指、美港股、ETF等金融市場場外産品?
請按照以下簡單的步驟開戶
1. 點擊賬戶開戶頁面,選擇适合您的交易平台賬戶進行開戶
2. 賬戶開通後進行賬戶注資
3. 下載安裝并登錄交易平台即可交易
本文地址: /news/1881-1.htm,轉載請注明出處。